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疾病类型 > 太田痣

太田痣的由来

时间:2024年05月30日 18:23:16

  太田痣,作为一种具有明显种族倾向的皮肤疾病,其名称源自日本皮肤科医生太田正雄在1938年首次对其进行详尽描述的这一历史事实。太田痣,又称上腭部褐青色痣、眼皮肤黑素细胞增生病,是涉及巩膜及同侧面部沿三叉神经眼支、上颌支走行部位的灰蓝色斑片损害。以下将详细探讨太田痣的由来、特征、形成原因及临床表现。

  一、由来与命名

  太田痣的命名源于其发现者太田正雄医生。他在长期的皮肤疾病研究过程中,观察并详细记录了一种特定类型的皮肤色素沉着现象,即表现为沿三叉神经眼支、上颌支分布的灰蓝色斑片。这一发现对于后来的皮肤医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,也为后来的患者提供了更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依据。

  二、特征与形成原因

  太田痣好发于有色人种,尤其是东方人及黑人,女性患者更为多见。其发病年龄在婴儿期及青春期有两个高峰段,其中1岁以内发病占61.35%。太田痣的形成原因可能涉及遗传、胎儿时期色素增加及青少年时期激素分泌等多种因素。

  遗传因素:太田痣的遗传基因出现于人体的染色体上,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。这意味着如果父母双方中有一方携带该基因,则子女有可能遗传此病。

  胎儿时期色素增加:在胚胎发育阶段,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的色素分化异常,使得黑色色素增加,进而形成太田痣。

  青少年时期激素分泌:脑垂体分泌的黑色素细胞刺激素过多,导致人体合成更多的黑色素,并作用于皮肤局部,形成太田痣。

  三、临床表现

  太田痣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沿三叉神经眼支、上颌支分布的灰蓝色斑片。这些斑片常出现于一侧面部,特别是眶周、颞部、鼻部、前额和颧骨等部位。约2/3的患者在出生时即有眼部损害,而皮肤损害可能在10多年后才出现。斑片颜色可为灰蓝色、青灰色、灰褐色、黑色或紫色,着色不匀均,呈斑点状或网状,界限不清楚。色斑颜色常随年龄的增长而加深、扩大。约2/3的患者同侧巩膜有蓝染或褐色斑点,有时睑结合膜、角膜也有色素斑,少数患者口腔和鼻黏膜也有类似损害。

  四、总结

  太田痣作为一种具有明显种族倾向的皮肤疾病,其由来、特征、形成原因及临床表现均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。通过对其深入的了解和研究,有助于为患者提供更为准确的诊断和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。同时,也提醒在日常生活中要关注皮肤健康,及时发现并治疗各种皮肤疾病。

在线挂号申请

节假日无休息:8:00-17:00

湘.广【2024】第 07-12-457 号

医院地址:长沙市芙蓉区文艺路街道解放中路3号

长按识别二维码
24小时医生在线